首页>> 财经>> 理财>> 银行理财>> 正文
  • 银监风暴刮向理财产品:中长期禁止提前赎回

  • 时间:2011-11-22 新闻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存款压力将加剧银监会“叫停”部分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同时,商业银行在相关“空子”上正被进一步控制。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疑将加大第四季度银行存款压力,不排除银行会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弥补”。

      超短期理财产品被停中长期产品遭“治理”

      从最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停”起,各家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治理”正不断“上延”。

      昨日,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上海某支行人士收到该行内部转发的《关于2011年11月25日暂停销售部分理财产品的通知》,暂停销售部分1个月期、2个月期和3个月期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更新后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已一改原本可以提前赎回的条款,几乎全部更改为“不允许提前赎回”。

      “除了暂停超短期理财产品,目前总行对中长期产品也进行了相应治理。”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按照该行先前的规定,中长期产品大多可以提前赎回,比如“满7天、不足30天,预计年化收益率达到2.70%”、“满30天、不足60天,预计年化收益率达3.80%”、“满60天、不足90天,预计年化收益率4.20%”等,以此类推。

      该人士接着表示,在银监会叫停部分短期理财产品之后,银行实际上依然有“空子”可钻,比如设计一些长期产品,同时允许短期赎回且年化收益率照旧,就可以通过“化长为短”的方式来绕开监管。“可以让客户签一个3个月理财产品合同,但7天就进行赎回,就相当于7天理财。”他如是说,“而现在看起来,这部分理财产品也受到了总行控制。”

      本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银监会近期通过口头通知方式叫停了1个月以下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此前,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开表态,要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近日已经收到总行发文,要求暂停超短期限理财产品的销售。”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对本报记者证实,主要是从风险角度考量,违反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

      而此前,每逢月度末和季度末,大部分银行为吸收存款和贷存比达标而发行各类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为了吸收存款,这些理财产品实际上由银行自己在进行财务补贴。”一位中资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

      今年9月30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所谓的“91号文”,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

      此后,各银行已经陆续减少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销售。据盛世普益统计,10月份,投资期限为1个月以下的超短期产品占比下降最大,达9.25%。同时,该类产品的发行量为407款,环比9月份减少235款。

      “事实上从10月份以来,7天、14天等类似超短期理财产品已经被叫停,估计到明年春节前都不会再发行。”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某支行理财经理对本报记者说。他还指出,该行中长期理财产品也不能提前赎回。

      存款压力将加剧“一刀切”式地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银行存款压力将更为加剧。

      “现在只能根据银监会要求执行,对存款有多大影响还要待时点的时候再观察。”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上海某支行行长昨天对本报记者说,“暂时还没有替代方法。”

      而上述中外合资银行人士则坦言:“之前,银行压着时点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非常普遍,对存款规模的‘贡献度’也较大。现在暂停销售之后,预计会较大程度上增加银行年末存款压力。”

      事实上,上市银行三季报已经显示,部分银行第三季度存款环比已经出现负增长甚至幅度较大的负增长,存款“失血”成为今年各家银行的巨大挑战,同时也制约着银行业的资产扩张和放贷水平。

      “存款压力加大后,银行可能会从别处变通办法,不一定在理财产品方面,年末为存款返点的银行并不少,‘费用’也总有办法用出去。”上述中外合资银行人士对记者坦言。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