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 心里健康>> 职场减压>> 正文
  • 精神康复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 时间:2011-12-26 新闻来源: 凤凰网
  •   久久健康网导语:精神康复不仅仅是治愈疾病,它的最终目标是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方面恢复到病前水平,使他们全面回归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单纯依靠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李虽然才36岁,却已经是患病18年的“老”精神分裂症患者了。她住过5次精神病院,犯病时闹得出奇,医院里很多医护人员都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谁都难以想象,她现在有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年不仅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业余时间,她喜欢读书、写作,比很多正常人都活得充实。

      谁说精神病治不好?谁说精神病人就注定是精神残疾?小李的康复经历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都认为,精神病人能够不打不闹,不影响他人就不错了,事实上,精神康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疾病(不论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疾病)固然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但疾病的祛除并不意味着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康复。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患了发烧感冒,即使治愈了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主要是体力的康复,而精神疾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要比感冒严重的多,因此精神病人的康复也就更加困难和复杂。

      概括来说,精神康复包括四个方面:

      1、医学康复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消除症状、治愈疾病,这是精神康复的根本前提,也是临床医生的主要职责。除此之外,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复发率较高,而且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精神残疾的程度也就越重。因此,即使病情已经治愈,也必须与医生保持固定联系,长期维持治疗。

      2、心理康复精神病本身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过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面对歧视与偏见、如何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等心理困扰。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疾病康复,还可能诱发疾病复发。为此,首先应了解精神病的防治康复知识,它是情绪的稳定剂,也是战胜疾病的力量源泉。所以,心理康复又叫教育康复。只可惜,精神康复方面的科普宣传实在少的可怜,以至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知之甚少,因为无知才导致恐惧、回避和偏见。教育的对象不只是患者本人,还包括他们的亲人,精神康复离不开患者家属的精心照料。几年来,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科普宣传工作,其中包括常年开办“精神病知识系列讲座”、出版直接面向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内部刊物、定期举办患者家属联谊活动等,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社会康复精神病人患病时间长了,尤其是经过长时间住院治疗,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病人会出现“幼稚化”的言行。难以社会化,这是精神病人在康复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奏效,国外多采用社交技能训练等行为治疗的方法,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由于种种原因,近期恐难以大面积推广。但这项工作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意义重大,因此,目前可行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充分调动家属的力量,由家属鼓励病人自理生活、参加社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二是社会应为患者提供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至少应减少患者在与正常人交往中受到的偏见与歧视,这就需要提高大众的精神卫生素质。

      4、职业康复精神病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同正常人一样胜任工作压力。但疾病所致的职业技能退化常常使精神病人在激烈复杂的职业竞争中屡屡受挫,以致丧失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职业康复更需要训练,而且需要在适合精神病人特点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国外有多种形式的专门为精神病人设立的康复机构,比如日间医院、中转站、护理中心、庇护工厂等,这些机构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能提供心理咨询、社交训练和一定形式的职业技能训练,甚至还有精神病人的交友、就业介绍和指导中心。我国从70年代起,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社区工疗站,但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多数已经关闭。现有的精神病院多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有些机构虽以“康复”为名,却主要以收容、监管为目的,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康复措施,这种现状亟待解决。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精神康复不仅仅是治愈疾病,它的最终目标是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方面恢复到病前水平,使他们全面回归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单纯依靠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小李的康复过程是所有精神病患者的典范,她的成功首先在于她自身的不懈努力。尽管她的生活、工作都已完全正常,她仍然每天坚持服药,定期找医生复查,还不断地学习精神疾病知识,同以前的病友交流经验,并且把自己的康复体会写成文章在我们的内部刊物上发表。其次,家人的关爱给了小李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里,更体现在她遇到挫折、情绪不佳的时候。特别是小李的丈夫,他经常请假陪小李看门诊,还第一个阅读和评论小李写的文章,小两口常常促膝谈心至深夜。还有小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看到过小李犯病时杂乱无章的言行,也目睹了她病愈后的出色表现,他们非常理解和同情她的遭遇。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们既不冷落和歧视小李,也不过多地照顾她,因为这样会使她感到与众不同,从而增加心理负担。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小李心态平和,满怀信心地承担起一个个工作任务。

      总之,小李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她个人的努力、医生的医术、家庭的支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有许多患者并没有小李这样幸运,他们或者由于病情久治不愈、或者家庭护理不当、或者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屡受挫折,最终闲散在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对精神病人另眼相看,敬而远之,甚至谈虎色变。这是患者本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剧。事实上,经过患者、家庭、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精神康复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