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职场>> 职场调查>> 正文
  • 广西“招工难”“就业难”愈演愈烈

  • 时间:2012-02-2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以前是企业挑人,如今求职者也在选择企业”——广西“招工难”“就业难”愈演愈烈

    今年节后,广西2012年“春风行动”在各市县举办了一系列专场招聘会,并将持续至3月底;同时,南宁各大人力资源市场也早早开市。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受技能、地域、观念等因素影响,“企业有活没人干,有人又找不到活”的现象凸显。缓解结构性用工矛盾,亟待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人才成长模式和增加技能人才等。

    “看的人多,投简历的人少”

    “以往节后市场一开,来找工作的人挤人,现在再也看不到那种火爆场面了。”日前,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西乡塘区劳动保障管理中心主任王金全说。

    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局与来宾、桂林、贵港等7个市县联合主办2012年“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63188个,进场登记求职为34183人,求人倍率(即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4.77,今年1至2月份市场需求数量明显大于供给数量。

    “过去农民工是为了吃饭来工作,新一代则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他们追求的目标不一样。”不少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说,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欲望不急切,他们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此外电子商务兴起后,年轻人的选择也更多。

    “走来走去看的人多,投简历的人少。”南宁哇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今年要招近200人,主要是车间操作工,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生产型企业,缺的是干活的人,不过来求职的很少愿意做普工。”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位于南宁市北郊、武鸣县城旁,目前已引进台湾麦斯鞋业集团、珠江啤酒、美国嘉吉等大型现代化企业200多家。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助理罗光照说,今年节后经开区81家企业急需用工8500人,其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食品和家具制造企业。

    南宁麦斯鞋业公司2010年建成一期工程,按计划需要用工8000人,但公司人员进进出出一直就1000多人,年初六公司就开始四处招工,招聘人员直叹“招工难”,他认为,大学扩招以后,更多学生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而高校毕业生一般都不愿放低身价做流水线工人,因此加大了招工难度。

    “以前是企业挑人,如今求职者也在选择企业”

    “既想离家近,又想工资高,感觉很难两全。”来自南宁郊区的陈有为说,中专毕业后他就去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四年,今年节后他倒没有急着去广东,“这两年广西的企业越来越多,待遇也涨了。先在本地看一看,实在不行再出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在初高中、大学毕业生及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中,很多人还抱有“出去看看、闯闯”的想法,但考虑到生活成本和离家远,越来越多人更倾向于就近就业。

    记者从广西就业部门获悉,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广西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向,区内和区外的比例为1∶1,也就是说,有大约一半的进城务工人员留在了家乡或广西打工;而这一比例在前几年大约是3∶7。

    “主要看工资和福利怎么样,工作环境如何,有没有休假。最好是管理岗位,升职机会比较大。”这位黄姓求职者来自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坡那村,今年7月即将大专毕业。她说,家里只有两个女儿,父母不愿让她们外出打工,所以只打算在本地找。

    “以前是企业挑人,如今岗位多了,求职者也在选择企业。市场调节作用下,企业不得不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待遇。一些高污染、加班加点劳动强度大、不讲诚信的企业,虽然转移到西部,也难招到人。在南宁做一名普工,2009年月工资过千的还很少,现在大都涨到1500元。”南宁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吴志雄说。

    与此同时,务工人员择业期望值也在“水涨船高”,南宁市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斌认为,物价高企的情况下,一般企业没有1500元到2000元的待遇,很难招到工。

    加快升级完善选拔 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广西就业服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节后广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方面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依然很大。据统计,2011年,仅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就达91.06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已接近400万人次。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叠加,广西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随着广西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就业服务部门登记招聘技能人才的企业增多,但求职者中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劳动者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招工难”“用工荒”在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减少“企业有活没人干、有人又找不到活”的现象,缓解结构性用工矛盾,亟须多方联动。

    分析人士建议,政府应加大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企业机械自动化程度;引导大学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以积极的心态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为企业输送后继力量和新生劳动力。

    同时,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用工观念,确立无论文凭高低,都必须从一线员工中选拔人才的机制,建立从基层做起、平等的人才成长模式,并合理确定薪酬待遇、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人文关怀等,提高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避免陷入“有活没人干,越没人干,工资越低,越低越没人干”的恶性循环。来源:新华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