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 明星>> 娱乐资讯>> 正文
  • 退伍老兵王先伦:从红色书法家到周恩来扮演者

  • 时间:2012-07-19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姜中新 文图 最近,纪念中央红军石厢子会议 77周年暨红色彝乡,永跟党走首届彝族火把节,在四川泸州叙永县石坝彝族乡举行,该节被媒体誉为赤水河畔第一节。举办的当天晚上,成百上千彝族同胞身着鲜艳的民族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乡政府所在地石厢子,观看

    毛泽东(缪世璇饰)与周恩来(王先伦饰)

    姜中新文图

    最近,纪念中央红军“石厢子会议” 77周年暨“红色彝乡,永跟党走”首届彝族火把节,在四川泸州叙永县石坝彝族乡举行,该节被媒体誉为赤水河畔第一节。举办的当天晚上,成百上千彝族同胞身着鲜艳的民族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乡政府所在地石厢子,观看了大型文艺表演。压轴戏《梦回石厢子》更是成为当天晚上晚会的看点。当毛泽东(缪世璇饰)周恩来(王先伦饰)等红色人物出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读者可曾知道,这位周恩来的扮演者王先伦不仅也生活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四川泸州古蔺县,还是一位毛体书法家呢。

    穷人孩子早当家

    “小镇其实不大,它容四方来宾、八方朋友,是一个川黔边境的交叉集合点……”

      作家笔下的泸州古蔺县丹桂镇充满着美丽与神奇,红军长征时曾从这里走过。50多年前,王先伦出生在乌蒙山麓的一户农家。

      溯源而上,丹桂人大多数是来自川东、川西、川北的“外河人”;还有一部分是在“湖广填四川”时期,从江西、湖北等地移民到丹桂“丢刀落业”或者“讨照为业”之人。当年,王先伦的远祖就是迁徙来此的一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农耕文化浸入骨髓,王家人也从当初的手艺人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颇有远见的王父还是坚持把儿女们都送进了学校。

      5岁起,王先伦进入龙溪小学,跟着老师学《百家姓》、《三字经》、《声律启蒙》、《诗经》……清早进学堂,老师要求王先伦先背书,然后才进行新课或进行书法入门的“描红”。

      几个子女前前后后进了学校,王父就得一年四季为学费操心了。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王父便起早贪黑地捶棉麻藤卖或者上深山挖草药……这位朴实的老农心里有着一个念头:老师吃不饱饭,啷个能够教好学生?勤劳的父亲虽没有文化,但父亲重视知识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着儿女们,王先伦也因此更加发奋了。

    敬仰伟人爱书法

      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川黔边境,流传下许许多多神奇故事。王先伦在少年时代就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一种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

      上世纪的60年代,中小学生读的书是《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诗词》。王先伦第一次接触到《毛泽东诗词》,立刻被伟人的磅礴气势打动。之后,王先伦把每一首诗词都背得滚瓜烂熟,然后用毛笔进行书写……

     王先伦练习毛体书法

    那时候,上高中是进行推荐的。王先伦对自己的名落孙山很想不通:“为什么我没有资格上学?”

      一天,王先伦正在山上干农活。“工作”之余,他想起上学的事,越想越气。一怒之下,他跑了30多公里,来到皇华四中,一头闯进教室坐到后排座位上。当时,正在上课的陈继才老师没有动声色。下课后,陈继才老师问明情况,特准了王先伦“旁听”。

      没有课本就借,没有饭票也借,王先伦以一种毅力坚持了一个星期。学校感动了、父亲也被打动了,从第二个星期起,王先伦在皇华中学“转正”。凭着一手好字,他还担任了学校的墙报员。这个时期,王先伦意外地获得了一本《毛泽东诗词手稿》。迫不及待地翻开一看,毛泽东同志笔走龙蛇的风格,令王先伦惊奇不已,立马铺开纸张临摹。当年,王先伦对书法一知半解,只觉得越是草表明水平越高,而对毛泽东同志的草书,他更是顶礼膜拜。

      练习书法要有一定的投入,诸如纸笔之类的书写工具,而家里是没有能力支持“小书法家”的。实在没有办法下,王先伦灵机一动,早上早早起床,带上办墙报的排笔,再提上一桶清水,来到学校的操场。然后,王先伦用排笔蘸上水,一一将《毛泽东诗词手稿》“书写”在露天的16张水泥乒乓台上。

      读了2年半的高中,家里经济实在难以支撑了。就在王先伦面临辍学之时,部队到学校征兵,王先伦有了新方向。王先伦报名参军被录取,来到了内蒙古边境的军营。大西北的气候同四川大不相同,冬天是漫天风雪,士兵们身穿厚厚的棉大衣,站着浑身冷,一动全身汗。这种条件下,王先伦和战友们天天巡逻,把守着中国的北大门。进军营不久的一天,王先伦第一次单独在公路边放哨,检查开往边境方向的车辆。这时,一辆十轮大卡车开来了,王先伦示意停车受检。这是一辆拉物资的军车,老兵驾驶员没有把“新兵蛋子”放在眼里,轰隆一下,从哨位边冲过去。“肯定是坏蛋!”王先伦急眼了,抬起步枪叭叭连开5枪。一个连队的人马惊动了,连长跑来哨位一看,才发现是一场虚惊……

      军营是一所大学校,王先伦利用业余时间,将《毛泽东选集》通读三遍,有些重要的章节还能倒背如流。休息时间,他就练习毛体书法,别人将他的纸笔藏了,他又买来新的纸笔继续练习,从未放弃。

    失落中找回自我

      1980年,王先伦复员回到丹桂,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难道我一身才能无用武之地了?王先伦苦闷之中,突然接到村里通知,让他去报考种植烤烟的辅导员。时间紧急,没有资料进行复习,王先伦不知前途如何。临考试前,全部应考者前往县城集中,王先伦不动声色,悄悄躲于一边听大家议论考题和答案。没想到,王先伦凭“临阵磨枪”,既然考上乡里的烤烟辅导员。1984年,一则全国函授书法大学招生的消息在《四川日报》上刊出。王先伦得知后,便用废报纸写了一幅字寄到北京,结果被转到重庆函授分校录取。

    王先伦的毛体书法

    王先伦的毛体书法

    从前,王先伦的书法是“无师自通”,一旦进行正规学习,他才深知书法基本功的重要性。一切从零开始,王先伦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练习楷书,以欧体颜体为样板,还有一幅幅碑文。一年要到重庆面授4次,经济上没有多少的收入,王先伦每次去面授和考试都是随身带炒面充饥,根本没有能力下馆子吃饭。3年的函授,王先伦从怀素到王羲之;从张旭到孙过庭……与中国书法大家一一“接触”,王先伦的书法功力大增。

      艺术上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王先伦回头再研究“毛体书法”,一下子茅塞顿开:毛体书法艺术具有阳刚之气,以及小中见大的特点,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逼人的气势,集中了中国历代书法的精华。一般说来,毛体书法的“力微者不敢学,胆小者不敢学,基本功不扎实者不敢学”。高山仰止,王先伦眼前屹立起一座艺术高峰,更感任重道远!这个时期,王先伦一边在乡间为生计奔波,一边进行创作。他的新作品多次参加市县书法展,楷书《将进酒》入选了四川省首届农民书法展。

      1989年,王先伦由于在乡小有名气,被聘到古蔺县计划生育局搞宣传。乌蒙山区沟深路远,写大幅标语是一个重要宣传手段。王先伦时常跋山涉水,将一个个“大字”留在乡间路旁,经历一次次人生考验。

      双沙镇境内大纳路的挡墙上,王先伦手舞大扫帚,书写出“功在当代,利在后代”标语,每一个字的直径达4米;桂花乡高40米的岩上,王先伦高空作业,一幅字体直径1.2米的标语“树文明新风,做守法公民”横空出世。作品不断,惊险也不断。

      曾经红军四渡赤水的太平古镇粮店的左边是高崖,右边是坝子,大标语只得写在左方崖上。这地方地势险峻,王先伦把梯子架在右边,用左手将一幅标语写成。二郎镇新华乡的高岩下,王先伦将2条梯子绑牢,再搭在四方桌上,准备上梯工作。刚爬到梯子的一半,便听得脚下嘎嘎作响,王先伦只好退下来,重新绑好梯子,避免了一场意外事故。

      一天,因为赶写标语,王先伦竟然从皇华上路,经观文,再到双沙,整整走了100多公里路……数年之间,“一怕梯子滑,二怕捅捅落,三怕字写歪,四怕掉笔画”,王先伦跑遍了古蔺全境的73个乡镇。

    打工找钱办书展

      2000年,聘用期满,王先伦回到离开11年的家乡,做起了农民文化专业户。

      青青的山,秀秀的水,赋予了丹桂特殊的灵气。静下心来,王先伦对“毛体书法”进行总结,一条清晰的艺术之路展现眼前:中国书法历来有阳刚与阴柔两大流派,阳刚类型以《石门颂》、颜真卿、怀素、王铎直至现当代的毛泽东、沙孟海为典型。“舞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盘悬而缭绕”,乃最高境界。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o雪》、《七律o长征》等,便是阳刚派的典型代表。

    毛体书法好具有英雄气势,其形成与“金戈铁马、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有直接关系。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同志经历的风风雨雨,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在惊涛骇浪中形成的特殊人格和品质,使毛泽东成为中国现代的大英雄。“英雄一呼山海应”,毛体书法成为其宣泄英雄气的一种极好方式。毛体书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中见大:一般都是中楷羊毫或兼毫笔,使用的纸要么是八行笺或改裁的16开信笺大小的宣纸,很少写超过鸡蛋大的字。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毛泽东写出大气势:线条厚重,有质感,且具有韵律感;字型布局紧凑合理,颇具审美效果;章法跌宕起伏,常有出人意料之笔。

      2005年,王先伦带着毛体书法研究的成果和30余幅毛体诗词进入泸州城。成为城市屋檐下的一名打工者,在泸州天星影视艺术学校从事后勤工作。2007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14周年的特殊日子,他拿出自己的打工钱,又得力于朋友的帮助,在泸州江阳艺术宫举办了泸州首届“迎春毛体书法作品展。展出的114幅”毛体“书法作品,吸引了上千市民和书法爱好者前来观看。2008年12月,经过激烈的角逐,他获得全国毛体书法三十佳称号,并到北京参加了颁奖仪式,作品远销全国各地,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他说“毛体”书法的意境高远和寓意深刻。“毛体”书法这种传统却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凸现出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他学习毛体书法,也是在继承一种红色传统,弘扬一种革命精神。学习毛体书法就犹如长征,他表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将书法到底。

    华丽转身演总理

    王先伦是在一个穷苦家庭出身,从小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满着无限敬仰和热爱。他除了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书法外,也认真学习了《周恩来选集》及书法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群朋友在一起聊起了当代伟人,有人与他开玩笑,说他的脸型和长相,特别是那浓浓的眉毛和络腮胡很像周恩来,他只把朋友的话当作玩笑来听,并没有在意此事,每天除了上班,照常专心致志地练习自己的毛体书法……

    《梦回石厢子》剧照

    王先伦(左)与编剧王正中

    王先伦(左)和当地老人合影

    王先伦(右二)与当地彝族同胞合影

    这次,叙永要举行大型文艺晚会,纪念中央红军“石厢子会议” 77周年,其中情景剧《梦回石厢子》中要再现1935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召开举世闻名的“石厢子会议” ,并在石厢子除暴安良、扶弱济困、开仓放粮,与彝乡人民一道杀猪宰羊,共度了长征途中唯一一个新年,与当地老百姓结下深厚感情的情景。剧中毛泽东的扮演者从宜宾请来了富有舞台经验的缪世璇先生,周恩来的扮演者却难倒了导演陈春雷和策划王正中,后来有人推介了毛体书法家王先伦先生,经过化妆的一番打扮,一位长征时期的周恩来便栩栩如生地站在众人面前,让人惊喜不已。

    舞台上,王先伦扮演的周恩来形象出现的时间并不多,语言也很少,但却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谢幕了,还有很多粉丝跑到舞台上要求合影,特别是叙永当地的一位老奶奶也成为王先伦的粉丝,在晚辈的搀扶下,一定要和“周总理”合影,这让王先伦很受感动。

    在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说,时下,他正在筹备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体书法展,书法是他的主要工作,扮演周恩来只是“业余”。他希望能把主副业都做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人物链接:

      王先伦,四川泸州古蔺人,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高级会员,首届中国书法大学函授结业。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对毛泽东书法艺术有一定的造诣,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书法展。中国新闻网、中国企业新闻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报、四川农村日报、泸州晚报及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泸州电视台等曾作过专题报道,被媒体誉为“西南毛体书法第一人。”

      2007年12月26日--2008年1月3日,个人成功地在泸州举办了“泸州首届毛体书法展。”2008年12月入选全国毛体书法三十佳,作品多次入选各种书法集。目前就职于四川泸州天星影视艺术学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