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 >> 正文
  • 企业发展应内强执行力、外树公信力!

  • 时间:2012-08-08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执行力要成为一种强势,必须要把握执行制胜的二十四字真经:认同文化、统一观念、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强化执行和严格考核。

    高管的一项重要能力是使别人执行的能力,下属的执行力强大与否与此有很大关系。要做好战略已不易,贯彻更不易。“使之执行”的能力就是高管最好的执行力。当一个员工情绪激昂,心情愉悦的时候,不用我们督促,他的执行力就会很高,行为很积极主动;反之,当他的情绪不高,心情郁闷的时候,即使他嘴里对我们说“一定好好干”,但其行动一定是不理想的,执行力也不可能有多强。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企业要做到两点:

    1、执行力

    今天,对于执行力的意义,已经毋庸多言;对于提高执行力的着眼点,因为人们对此问题的关切,也已经认识得比较全面。现在,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提高执行力”本身的执行问题。谭老师强调的是,执行力不是一个表象问题,要达成“提高执行力”的目标,我们首先要找出执行力管理的根源——那些起到基因作用的要素,才能保证执行力的健康发育。

    在实践中,谭老师还总结了执行力不力的十大病因:一,推过揽功,不负责任;二,选人无方,用人不当;三,只重制度,忽视文化;四,管理不当,领导不足;五,目标不清,计划不明;六,标准缺失,考核无据;七,只重指令,不懂沟通;八,事必躬亲,不会授权;九,流程不畅,衔接不良;十,管控不力,奖罚不当。请先看一个案例吧——

    “在南方的某个城市,某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在一幢摩天大楼的60层举行一年一度的营销年会,在座的80余人中,美方高管有50余人,剩下的就是中方的高级雇员。会议即将结束时,美国来的总裁突然站起身说:全体人员跟我一起跳下去,这个时候,空气一下子凝聚起来,只见那50余人齐刷刷地站起身目光紧盯着总裁。中方雇员们慌了,也忙不迭地在椅子上挪起身子,惊恐地望着美方总裁,心说:这老头疯了!”

    故事到此结束,培训师说:我们姑且不说,他们是不是真的跳下去,简单的测试却折射出两种文化体制下一种人文最本能的反映。谭小芳老师表示,在外企,绝对服从是第一,其次创新;在国内,同样的要求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老板在考虑员工怎么想的,员工在考虑老板想的对不对,其实,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既然岗位设置已经完毕,剩下的就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谭老师认为,执行力要的就是按时、保质、保量三个达标——

    按时,是工作成果在时限上的要求。保质,是工作成果在品质上的要求。成果至少不低于标准值,不允许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保量,是工作成果在数量上的要求。至少要达到规定的数量,不允许偷工减料、缺斤短两。谭小芳老师认为,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每一名员工真正明确和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执行合力。

    2、公信力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一个媒体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没有公信力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鄙弃。

    “知易行难”的现象,在个别领导人身上也存在。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福建省委宣传部原部长荆福生就是一个典型(2007年10月18日《广州文摘报》)。此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妙笔生花。他的不少大作,还发表在最权威的报刊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修为政三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看,字字珠玑,让人拍案叫绝。

    倘若作为座右铭,身体力行,肯定是一个优秀干部。然而,就是这个专管宣传的人物,偏偏丢掉了“为政之德”,遗忘了“贪欲之害”,失去了“律己之心”,糟蹋了“高尚情操”,抹黑了“革命本色”,成了“金钱、美色”的奴隶,自己背叛了自己的誓言,先后受贿766.75万元,并且和几个女士共写了一段段“风花雪月”的故事,最后,成了可悲的阶下囚,被判无期徒刑。

    何谓宣传部长?顾名思义,就是主管宣传的官员。他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抓好舆论导向,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大家明辨是非,知荣明耻,成为有道德的人。由此可知,担当如此重任的官员,一定是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予以实践这些理论的人物。但想不到的是,荆福生这个部长,没有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1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

    简化复杂性是一切生物生存进化的策略,是应付充满非完备信息的复杂环境的机制。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领导公信在领导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领导-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以某种确定性来对付不确定性,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

    其中,确定性实际上还意味着一定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与人们经由信任的简化程序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自愿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2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

    领导公信与公共权力、政治权威是平行共生的机制,它们互相促进,为领导的存在和运行提供合法性。领导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领导的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某种信任。公信领导的合法性基础是连续的、强大的,在于公民对领导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领导的公共权力与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营造出某种良性的动态平衡关系。领导在这两种关系中占据行动上的主动,也就是说,领导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政绩)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意识形态)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3为构建新型治理结构提供联结点。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风险的开放社会,新型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个人、组织和领导打破界限的合作。公民对领导的信任和领导对公民的信任,这种相互的信任使人们打破政治与经济、公域和私域的界限,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领导承担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权威功能,市场则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的机制,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又充分展示出机动灵活的信息传送功能,而贯穿领导、市场、民间组织的主线则是以领导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系统。只有在权利与责任对应的基础上,以领导公信为主导,连接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来。

    4促进领导职能转变。

    领导公信表现在领导忠实履行职责上,但履行职责首先涉及的就是领导职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况下依法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领导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领导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领导公信的判断,领导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领导职能,领导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领导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领导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领导公信的维持要求领导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